农历网   www.nongli.net

周易四象 《河图》溯源

 第四章:《河图》溯源

第一节   龙马负图

图五十七    龙马负图

  《汉书·孔安国传》曰:“龙马者,天地之精,其为形也,马身而龙鳞,故谓之龙马。龙马赤纹绿色,高八尺五寸,类骆有翼,蹈水不没,圣人在位,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。”
  而实际上,我们现在从濮阳西水坡遗址中,出土了真正的龙马。
  这家伙原来是这样的:

20170909_051

图五十八  西水坡遗址出土的龙马

  龙马就是当时伏羲氏的图腾,就是在扬子鳄的脖子上加上一点马鬃。
  就这,对伏羲氏的族众,就是神一般的存在。
  如果伏羲氏看到上天降下龙马,并且对他们有所指示,那当然就会深信不疑,并且坚决照办。
  所以,女娲氏要劝说伏羲氏与共工氏他们罢战言和,就把想要说的话,用一种形式在龙马的身上表现出来,那就是最有效果的。
  那么,女娲氏是怎么说的呢?

第二节    “天圆”——关系结构的变化形式

  与在神龟背上刻画《洛书》一样,女娲氏在龙马的背上也刻画了一幅象数图。
  不过,这个象数图看起来是方的,但是,其中的“阴”“阳”数之布置,却怎么也凑不出一个方形来。倒是按照数的顺序,可以连接成一条螺旋线。

20170909_052

图五十九   将《河图》中的点数按大小顺序相连

  其实,将点数按大小顺序相连,可能还是看不清楚其含意。我们再将其变一变:

20170909_053

图六十   把压缩的《河图》抖开

  这是一条开放型的螺旋线。
  这条螺旋线就如白天黑夜、春夏秋冬一样,是一个顺序性的、循环性的圆。
  这就是传说中的“天圆”。
  “天圆”是一种形而上的现象。
  形而上的现象必定要以形而下的现象作为依托。
  那么,白天黑夜、春夏秋冬之形而上的现象,是以什么样的形而下的现象作为依托的呢?
  白天黑夜、春夏秋冬之形而上的现象,是以地球、太阳、月亮三个星球之关系结构的形而下之现象为依托的。白天黑夜、春夏秋冬之形而上的现象之本质,就是地球、太阳、月亮三个星球之关系结构的变化。
  所以,地球、太阳、月亮三个星球之间的关系结构,相对就为“地方”。
  当然,我们的先人,不一定了解地球、太阳、月亮三个星球之间的关系结构,他们只看到目之所及,东、南、西、北具有四方之特征,春、夏、秋、冬具有循环的圆之特征,所以,就产生了“天圆地方”的观念。但这并不影响事情的本质。
  上升到哲学的高度,“天圆”,就是一个客观事物的关系结构之变化;“地方”,就是一个客观事物的关系结构。
  所以,《河图》就是表达一个客观事物的关系结构之变化的形式,就是一种变化形式。

第三节    《河图》之象的意义

  《河图》之象,显然是象征一个事物从生到死的变化。
  其中的点数之顺序,就是事物的变化之次序;其中的点数之阴阳,就是事物的变化之性质:阴为量变,阳为之变。
  但是,两个阴性的点数五,是例外。
  两个阴性的点数五,是表示另外两个事物之变化的第五阶段。
  那另外两个事物,一个是本事物的前因性事物。本事物是从那个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第五阶段产生,也是在那个事物的支配下长大,之后,在本事物变化过程的第五阶段,本事物就推翻那个事物而独立了。另一个事物是本事物的后果性事物,那个事物在本事物变化过程的第五阶段产生,也是在本事物的支配下长大,最后在本事物的第九阶段推翻本事物而独立。
  由于事物的变化形式是依托于事物的存在形式的,所以,要理解《河图》,我们最好还是随着《洛书》的演变过程来理解:

20170909_054

图六十一    《洛书》的演变之一

  这是一个事物的诞生时刻,就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阳一阶段,属于事物的质变。
  《河图》中伴随着阳一,有一个阴五。这个阴五就代表本事物的前因性事物之变化过程的第五阶段。本事物产生于前因性事物,在此时也是受前因性事物支配的。
  在本事物的内部,虽然各个神灵,都调动了一个数量的神仆,然而,由于神灵的等级层次不一样,所以,其神仆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。
  这样,虽然整个事物都是处在前因性事物的支配之中,但本事物内部也存在着地位不平等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。

20170909_055

图六十二    《洛书》的演变之二

  这是本事物变化的第二阶段,除神灵阴八之外,其它神灵的神仆都增加了一个数量级。神仆的增加,导致本事物的实力也增加。所以,公共的神仆也增加了。但是,数量的增加,并没有使结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,所以,这一阶段的变化是量变。它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阴二。

20170909_056

图六十三     《洛书》的演变之三

  这是本事物变化的第三个阶段。在内部,由于神灵阴六的神仆数量达到三级,就使它的实力达到与神灵阴八相等,这样,它就不再受神灵阴八支配了。在外部,由于本事物的实力上了一个台阶,就与支配本事物的前因性事物要改变结构关系。尽管仍然要受到支配,但是,地位不一样了。这是继本事物产生之后的第二个质变。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阳三。

20170909_057

图六十四   《洛书》的演变之四

  这是本事物变化的第四阶段。由于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,所以,神灵阴六的神仆数量在这时就不再增加了。神灵阴四和阴二的神仆还在继续增加。但是,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关系的变化,所以,这一阶段是量变。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阴四。

20170909_058

图六十五   《洛书》的演变之五

  这是本事物变化的第五阶段。在这一阶段,本事物推翻了支配本事物的前因性事物,由阴性转为阳性了。也就是成为了支配者了。不过,在本事物成为支配者时,受本事物支配的后果性事物同时也就诞生了。神灵阴四的神仆达到五个数量级,实力加起来与神灵阴八或者神灵阴六相等。但是,由于神灵阴六和神灵阴八形成了联合的惯性,不会被神灵阴四所动摇。所以,神灵阴四就联合神灵阴二,一起作用于神灵阴六和神灵阴八的联合体。这意味着本事物刚刚走完上坡路,就又要走下坡路了。这是一个复杂的质变阶段,它就对应于《河图》的第五阶段。

20170909_059

图六十六   《洛书》的演变之六

  这是本事物变化的第六个阶段。在这一阶段,神灵阴四和神灵阴二的神仆都达到六个数量级,他们的实力相加,与神灵阴六和神灵阴八联合的实力不相上下了。但是,由于整体惯性的原则,是支持事物的既定状态的,所以,神灵阴四和神灵阴二并不能推翻神灵阴六和神灵阴八的联合体,结构关系仍然保持既定状态。这一阶段的变化还是量变。它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阴六。

20170909_060

图六十七   《洛书》的演变之 七

  这是本事物变化的第七阶段。这一阶段,神灵阴二和神灵阴四联合体的实力,超过了神灵阴六和神灵阴八联合体的实力,它们的共同惯性就胜过了对方的共同惯性,于是,它们取得支配地位,神灵阴六和神灵阴八联合体沦落为被支配地位。这是一个质变。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阳七。

20170909_061

图六十八    《洛书》的演变之八

  这是本事物变化的第八阶段。神灵阴四取得支配地位,其神仆也不再增加了。但是,神灵阴二还是受着神灵阴四的压迫,所以,它的神仆还在增加。但是,并没有改变结构关系。这又是一个量变,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阴八。

20170909_062

图六十九   《洛书》的演变之九

  这就是最后的结局了。神灵阴二与神灵阴四实力相当,平起平坐。它们作为一个新事物而达到辉煌。而如此同时,以神灵阴六和神灵阴八联合体为代表的旧事物,就走向了灭亡。这就对应于《河图》中的阳九。

第四节  前人论《河图》

  《河图》《洛书》曾经失传,是北宋年间的陈抟老道士不知通过什么途径得到,而使之重见天日的。
  而陈抟老道士就有一篇文字流传下来,为《易龙图序》,其文如下:
  “且夫龙马始负图,出于犧皇之代,在太古之先,今存已合之位,或疑之,况更陈其未合之数耶。然则何以知之?答曰: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,探其旨所以知之。况天之垂象的如贯珠,少有差则不成次序矣。故自一至于盈万,皆累累然如丝之缕也。且夫龙图本合,则圣人不得见其象,所以天意先未合而形其象,圣人观象而明其用。是龙图者,天散而示之,伏羲合而用之,仲尼默而形之。始龙图之未合也,推五十五数,上二十五,天数也,中贯三、五、九,外包十五,尽天三、天五、天九并五、十之用,后形一、六无位,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,兹所谓天垂象矣。下三十,地数也,亦分五位,皆明五之用也。十分而为六,形地之象焉,六分而几四象。地六不配,在上则一不用,形二十四,在下则六不用,亦形二十四。后既合也,天一居上为道之宗,地六居下为气之本,天三幹地二,地四为用。三若在阳则为孤阴,在阴则为寡阳。大矣哉!龙图之变,歧分万途,今略述其梗概焉”。
  初看之下,文字中的有些话,因为指向不明,所以就很不好理解。如“中贯三、五、九,外包十五,尽天三、天五、天九并五、十之用,后形一、六无位,又显二十四之为用也”,还有“地六不配,在上则一不用,形二十四,在下则六不用,亦形二十四”,这些话到底在表达什么,就让人很费猜疑。
  然而,如果我们注意到“然则何以知之?答曰: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,探其旨所以知之”,和“大矣哉!龙图之变,歧分万途,今略述其梗概焉”这两句话,直接从“龙图之变,歧分万途”这一点切入,就不难理解整篇文字的含意。
  “龙图之变,歧分万途”,直接点明了《河图》是表达千种万种的变化。而“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,探其旨所以知之”,说明通过对孔子“三陈九卦”之意旨的理解,就知道《河图》的含义。那么,孔子“三陈九卦”之义的意旨是什么呢?就是分析卦象之机理,探察事物之变数啊,就是一个“变”字啊。所以,这两句话都表明了,《河图》的总体含义就是表达一种变化模式。而根据这个要点,我们就可以将整篇文字理解为:
  ‘龙马负图’的故事,发生在伏羲时代,乃远古之流传。现在即使与‘神龟载书’相合,也不容易让人明白,更何况还不与‘神龟载书’相合呢?那么,我们怎么能够理解其含意呢?回答是:从孔子的三陈九卦之中,探察其意旨,就能够知道。天时显象的一年四季、春夏秋冬,就如同用线穿珠一样,稍有差池,就成不了次序啊。所以从一到万,都是累累成串如丝如缕。《河图》本来应该与《洛书》相合。《河图》为事之变,《洛书》为物之形。然而,道可道,无常道,名可名,无常名,事与物相合为一个对立统一的事物,圣人就难以从这个对立统一的事物中单独观察和表达事之变的次序,所以,圣人就要将事与物分开,而单独对事之变进行形容。圣人观察和表达了事之变的规律,就能够对它进行运用。这个《河图》《洛书》,当初分开显示,伏羲则把她们联合起来考察,孔子也默默地在心中领会。《河图》不与《洛书》相合,单独表达事之变化,就有从一到九的九种点数,一共五十五个点,表示五十五个次序。前二十五个次序,就是《河图》里面的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等数之和,它们是先天之数,就像一个小孩的成长被其父母家庭的变化所遮掩一样,是不容易被人感觉的变化次序。而先天与后天相连贯,就像一个人从少年,到中年,到老年,这是以《河图》中的三、五、九数来代表;外面再包以此人父亲的中年、自己的中年、儿子的中年,以《河图》中央的三个五数来代表。以少年、中年、老年的三、五、九数加上父亲中年、自己中年、儿子中年三个五数的质变之阳,而对比分别在《河图》中以一、六数表示的自己出生之始和自己衰老之始的质变之阴,这出生之始与衰老之始的一与六数,就相对没有次序的显示了。因此,我们实际上只能够看到二十四个次序,也就是二十四个点数。这就是所谓的天垂象啊。后三十个次序,就是《河图》中六、七、八、九等数之和,它们是后天之数,就像一个人成长到壮年,成为家庭中的主角一样,他现在的每一个变化次序,都是引人注目的,是容易让人感觉的。它们也是经少年、中年、老年的三、五、九数加上父亲中年、自己中年、儿子中年的三个五数,一共五个主要的次序连接。从一至九,九九归一。五在中央,是九九归一之起点。所以,五亦为转折。这就是五数在次序中的特殊作用。从一到十,以六为前后之分,前虚后实,虚则不见其象,实则象而有形。六分而见其象,象则可见六、七、八、九之四形。阴六隐于阳五之中。整个次序在前则隐去一,显示出二十四个次序,在后则隐去六,也是显示出二十四个次序。综合前后所有的次序,阳一在前面是显示变化规律的缘起;阴六在后面是显示变化现象的从来。阳三崛起于阴二,阴四依托于阳三。阳三在质变的情形中,是属于唯一一个不被人感觉的质变次序;而在所有不被人感觉的变化过程中,它又属于唯一一个质变的次序。伟大啊,《河图》所表达的变化,对应世事万物,我们现在来大略地介绍其梗概。
  可以认为,这段文字,表明陈抟对于《河图》的意涵,是“于仲尼三陈九卦之义,探其旨所以知之”,而他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:“大矣哉!龙图之变,歧分万途”——《河图》表达的就是万事万物的变化形式。
  其实,陈抟之前,相同的观点早已出现。
  唐初孔颖达,以及东汉末年郑玄,均引《春秋纬》:“河以通乾出天苞,洛以流坤吐地符,河龙图发,洛龟书成,河图有九篇,洛书有六篇”。
  那么,什么叫“天苞”?什么叫“地符”?为什么河龙“图发”?为什么洛龟“书成”?为什么河图有“九”篇,洛书有“六”篇?
“天”,一年四季、日月运行也;“苞”,层层包裹的花朵,按次序开放也;“天苞”就是各种不同的变化与次序。“地”,长宽广大、厚德载物也;“符”,以竹隽刻、成图成形也;“地符”就是各种不同的存在与结构。“图发”,《河图》是表达一种动作;“书成”,《洛书》是表达一种成形。“九”为阳,“六”为阴。
  所以,“河以通乾出天苞,洛以流坤吐地符”,可以理解为:《河图》显示阳性,表达一种变化之次序;《洛书》显示阴性,表达一种存在之结构。
  易学界的权威是孔子。我们再来看看孔子弟子所作的《易传·系辞》,看看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《河图》,又说了一些什么呢?
  “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。子曰:‘夫《易》何为者也?夫《易》开物成务,冒天下之道,如斯而已者也”。
  这一段的“天一地二,天三地四,天五地六,天七地八,天九地十”,不就是《河图》中的“阳一阴二阳三阴四阳五阴六阳七阴八阳九阴十”吗?
  后面的“开物成务”是什么意思?“物”,物体,既有之物也;“务”,事情、事务,需要掌握的事情,或者需要经营的任务也。“开物成务”,就是揭开事物既有的表象,找到事物变化的规律。
  所以,这段话整个地就可以这样理解:
  “阳一阴二阳三阴四阳五阴六阳七阴八阳九阴十,这是《河图》。《河图》就是《易》。孔子说,《易》是做什么的?《易》就是剖析事物的表象、找到变化的根源、透露客观世界运行的规律,如此而已”。
  “大衍之数五十,其用四十有九。分而为二以象两,挂一以象三。揲之以四以象四时,归奇于挂以象闰。五岁再闰,故再而后挂。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。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数五十有五。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”。
  这段话以“天数五,地数五”为界,前面讲的是卜筮之法,后面讲的是卜筮之法的依据。这个卜筮之法的依据是什么呢?就是《河图》。《河图》中央有三个五,上面一个五代表将来的儿子,即“天数五”,下面一个五代表过去的父亲,即“地数五”,中间一个五就是代表自己,这就是“天数五,地数五,五位相得而各有合”。《河图》中内部各数加起来是二十五数,表示自己小时候的历史;外围各数加起来是三十,表示自己成年之后的历史;内外相加共五十五,就是“天数二十有五,地数三十,凡天地数五十有五”。
  这段话的最后一句“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”,不就是表明《河图》是对变化模式的一种表达吗?
  所以,这段文字的整个意思就是:
  根据广大的易理衍生的变化之数是五十,用五十根蓍草表示。其中只用四十九根,分为两把以象征前后阴阳,另外拿出一根以象征‘三生万物’的三。(这个‘三生万物’的三,其实就是《河图》中的阳五。因为它是整个运行变化的转折,不在前后阴阳之内,所以不能用于计算。这也就是总数五十五而演算之数只用五十的原因)。将象征前后阴阳的两把蓍草四根四根地数,直至不够四根为止。四根就是象征一年四季。而两把数下来的余数就象征闰年。因为历法中是五年一闰,所以两把余数合起来后还要再以四除一遍,剩下的就挂起来。《河图》中先天一个五,后天一个五,三个五是根据自己、父亲、儿子的身份而匹配位置。自己先天的、小时候的虚数是二十五,在《河图》中就是里面的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各数相加;后天的、成年后的实数是三十,在《河图》里就是外面的六、七、八、九各数相加。前后的虚实之数加起来是五十五。这就是以变化而显现鬼神之功啊。

第五节   《河图》与《五行图》

  与《河图》一样表达一个事物的变化形式与《五行图》,都是表达变化形式。《河图》是表达一种高级的变化形式,《五行图》则是表达一种低级的变化形式。
  《五行图》中,有神灵与神仆即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出现;而《河图》中,则看不到任何存在结构的影子,通篇就是一条变化的轨迹,或者一条变化轨迹中隐含多条变化轨迹。
  《五行图》表达的是一种变化倾向,而《河图》则是表达了一种变化结果。
  《五行图》是微观性的,而《河图》则是宏观性的。
  《五行图》是双向性的,即:有可能是金克木,也有可能是火克金;而《河图》则是单向性的:“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!”

此内容转自:国学网,作者:

Tags: 周易 河图

分类: 国学知识 评论: 0 浏览: 2157
留言列表
发表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